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7/10/16 11:08:59阅读数:996作者:史伟琴
走近经典 感悟成长
——第2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
东郊小镇小学 赵燕
细雨微凉,秋意绵长,在这个诗意的季节,我有幸来到南京工业大学参加第2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走进名师的课堂,走近经典,领略诗意语文,感受大师风范,心潮澎湃!
今天是大会最后一天,虽然只安排了半天的活动,但三位专家名师的课堂魅力使得这半天的活动精彩纷呈。
一、古诗的节奏,吟唱魅力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泊船瓜洲》这堂课,打开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新维度。这节课,戴老师以诵读为主线,首先从“平上去入”四声入手,带领学生感受古诗中“入声字”的读法,引导学生在声音的延长短促变换中感受古诗节奏之美。接着,戴老师依托诗歌创作背景带领学生体悟诗情之美。最后,在知韵律,悟诗情的基础上,戴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把这首诗吟唱了出来。整节课听来荡气回肠,激发了学生对于枯燥的古诗进行吟诵吟唱的热情,让学生想张嘴去读,敢张嘴去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这种语文意识也将永远植根于我的漫漫教学路!
二、传统的力量,读文言,得方法
罗才军老师执教的《文言文三则》真正让经典走下神坛,来到孩子的语言运用实际中。整节课,罗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引领孩子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简洁明了,称呼丰富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说话体验,让孩子习得读文言文的方法,感受文言文背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鼓励孩子乐于运用这种“陌生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倾听的艺术,让小组合作真正发生
主持人介绍李玉贵老师时说她即将退休了。可是谁能将退休这个词,和眼前的这个人联系起来?她一开口,台湾女生的那种温软却不甜糯,温和而满是坚定的感觉就将我深深吸引。她讲话不疾不徐,轻言细语。但是,我想坐在课堂上的孩子,一定会和我一样,会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不可抗拒,来自其清晰的意图,她知道要将学生带往哪里,她心中有一个明晰的图谱。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毅如此。
李老师围绕“听、说、停”三个语文素养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她说,在课堂里,老师永远是退居次要地位的。一个好的课堂,是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她的课堂确实如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表面是沉静,实质为热烈。她的课堂里流动着思考,具有思维的密度,是“静静的燃烧”。静静燃烧,点燃孩子的思维之火,照亮幽暗的课堂,洞见美妙的发现,看见丰富的生长。
“现代与经典”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平等开放,学生的快乐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名师们的课堂把这门艺术演绎得精彩纷呈,让所有听课教师不自觉地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另一方面,我们要博采众长,学习百家而顿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名师们的课是他们多年来脚踏实地不断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他们的执着和敬业,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