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9/24 15:31:17阅读数:170作者:朱露
深耕课堂研不辍,数形启智共成长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数学组分层教研活动纪实
秋意渐浓催奋进,教研深耕正当时。为精准对接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推动数学课堂提质增效,9月23日,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数学组以分层教研为抓手,分别开展低年级与中高年级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让智慧在研讨中沉淀。
一、低年级:数启童趣,让加法教学“活”起来
低年级数学组聚焦“低段课堂趣味性与实效性融合”,齐聚一(1)班聆听陶雪敏老师执教的《和在5以内的加法》一课。
课堂以学生喜爱的滑板场景切入,陶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提炼问题——“原来有3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几人”,自然开启加法学习之旅。教学中,她紧扣“数形结合”理念,通过小方块摆一摆、数线数一数等实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的直观认知,理解“合起来”的数学本质。同时,陶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完整语言描述思维过程,从看图列式到摆物画图,再到自主编数学故事,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逐步建构加法模型,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课后,一二三年级教师围绕“低年级加法教学有效策略”展开研讨。大家充分肯定课堂的童趣设计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尤其认可“编数学故事”环节对拓展数学语言、培养应用意识的作用;同时建议在操作活动前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避免形式化操作,让每一次动手都指向思维进阶。
二、中高年级:聚焦素养,让小数比较“深”下去
中高年级数学组则以《小数的大小比较》为研讨核心,由崔玉宇老师带来精彩课堂展示。
崔老师以“购物比价”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激发探究小数大小比较的内在需求。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具操作、数轴比划等方式自主探究,在交流碰撞中逐步梳理比较方法。崔老师适时点拨,从“数位对齐”和“计数单位”两个维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跃升。
研讨环节,四至六年级教师围绕“高效课堂构建与核心素养培养”展开热议。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针对“如何精准帮扶学困生”“如何设计梯度练习深化思维”等问题分享经验策略,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此次分层教研活动,既贴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数学组将继续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中心,深耕教学细节,让数学课堂既有童趣温度,又有思维深度,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