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9 14:06:57阅读数:350作者:朱露
名副其实的“有趣的七巧板拼图”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低年段数学教研活动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又叫“唐图”,用它可以拼出各种美丽的图形,非常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10月8日下午,由韩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有趣的七巧板。
韩老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七巧板有几块图形?有几种图形?你能找出相同的图形吗?然后通过视频介绍了七巧板,让学生对七巧板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多层次动手操作环节,从用两块板拼出认识的图形入手,再用三块、四块及以上的板块拼出更多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每次学生拼完,将学生的作品利用多媒体拍照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相同的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图案;不同板块的七巧板可以拼出相同的图形;选择的七巧板越多,拼法也越多。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开动脑筋,紧张而又忙碌地拼摆,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
最后老师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作品引出守株待兔的故事,从而让课堂达到了升华,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该设计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最后以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结束了本次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该活动老师没有加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条件,活动中老师鼓励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各种图案。一个个精巧的构思,一份份新颖的创意,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便跃然纸上。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对课堂的想法。首先,由韩老师简单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重难点的突破,然后老师们从解读新课标、课的背景、巧讲过程、看效果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评价。大家都认为几个活动设计合理,尤其是最后守株待兔故事的设计,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只是在讲七巧板分类时最好让学生自己操作得出结论,每个活动结束的总结表达语言的规范性还要多注意。
本次教研课着重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创作意识。这样的综合实践课,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双减”政策以来,我们以探究性学习为载体,在多元的形式中,丰富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挑战,激发学生实践愿望,不断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成长,学无止境,师者如光。教育是一场远行,愿我们深耕教学的沃土,用心浇灌每一颗渴望知识的幼苗。在教研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