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3/21 7:58:14阅读数:882作者:朱露
春风送暖催新绿,桃花飘香报春晖。为切实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全面贯彻2022版新课程理念,围绕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这一目标,2023年3月16日上午,以“科学课堂基本结构的理解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二届江宁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研修活动在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举行。江宁区教研室刘德云老师、研修班四位指导老师以及全体研修班学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观摩篇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的贺雯倩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蛋壳与薄壳结构》。贺老师通过“小心护送鸡蛋”和“用手握鸡蛋却握不碎”两个活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思考鸡蛋的结构特点。接着,她通过设计探究蛋壳内外构造的区别导致承受力不同的教学环节,引起学生关于蛋壳外面承受力大与其形状有关的猜测,再让学生通过利用已有材料设计拱桥和平板桥承重能力对比实验,进而发现拱形承受能力更强,最后得出结论:蛋壳的承受力比较大是因为蛋壳由无数条拱组成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们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在丰富的探究活动中了解蛋壳与薄壳结构的关系,了解鸡蛋的智慧,体悟生物的启示。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的袁双喜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撬重物的窍门》。袁老师通过创设 “如何轻松抬起重箱子”的生活情境,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借助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中。教学中,他先引导学生一步步设计实验,完成第1轮试验,得到初步规律,再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发现杠杆的规律,从而分析生活中的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在这节基于情境、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中,学生充分动脑动手,让大家印象深刻。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的曹淑云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制作杆秤》。曹老师通过一系列有逻辑有层次的问题链“怎么称出来20g糖果”、“怎么称量出1000g、14g、30g糖果?”、“利用这些材料你准备怎么做?”、“制作和称量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杠杆平衡规律来设计、制作并改进自己的杆秤,进而体会到传统用具的精巧。学生们在制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成功用“均分”的方法标出刻度并称量出了糖果的质量。
小组研讨篇
课堂观摩后,各研修小组分别在黄小军、李强、应从祥和张骏四位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以“科学课堂基本结构的理解与实践”为主题的研讨。
小组讨论中,教师们积极发言,每个人都在基于本次研修活动主题的理解上,结合上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老师认为袁老师和贺老师两节课基本结构很相似:学生先在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中,将过去的和现在的学习经历联系起来,产生矛盾点或者产生兴趣,然后通过完成实验活动,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的想法,探究问题和答案的可能性,设计并进行初步研究,试图回答他们在引入阶段产生的问题,最后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并解释生活中现象。这正是BSCS 5E教学模式中的前三个阶段“引入”、“探究”、“解释”。而曹老师的《制作杆秤》是袁老师《撬重物的窍门》的拓展延伸,正是BSCS 5E教学模式中的第四个阶段“精致”:学生通过设计并制作杆秤这一相关但全新的经历,更加深入、广泛地理解概念,并尝试应用概念。但也有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教学是基于PBL教学模式,都是以问题为基础开展教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问题展开分析,收集证据、分析与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本次小组讨论,老师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加深了对科学课堂基本结构的理解与实践的认知,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积累了经验。
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区内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课堂观摩、思想碰撞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了老师们对科学课堂基本结构的思考,在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青年研修班的老师们将继续在科学教学这片沃土中,不断向下扎根与积累,向上生长与追寻,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
撰稿:曹淑云 袁双喜
校对:赵秋菊
编辑:杭雨琪
审核:茅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