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发布时间:2015/5/28 14:29:47阅读数:1064作者:马星星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读《现场与背后》读后感

  史伟琴

     2015年5月24日

        拿到贲友林老师的专著《现场与背后》,首先看到书的封面有一个莫比乌斯圈,上面有些零零碎碎的教学后记以及学生的作业,外加一张师生课堂互动的图片。也许,在贲友林老师眼中,数学就像这个奇特的莫比乌斯圈,师生都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深深吸引。

        翻阅贲友林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不禁为学生的灵动和教师的机智所折服。课堂中,处处可见学生精彩的发言、激烈的争论;处处可见教师的巧妙的引导、适时的搁置。三年级的学生却如此地能言善辩,这着实让我吃惊不少。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会如此积极热烈地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反复阅读文本,我似乎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贲友林老师的数学课堂中,到处充满了来自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问题,主动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和教师预设相同或者不同。对于那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核心问题,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去深挖背后的数学知识和原理;而那些无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则暂时搁置或者延伸到课后。我有时会想,老师提的问题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也许,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附加的和外在的。但如果是他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会有亲自解决它的冲动,虽历经解决问题过程的磕绊与曲折,仍不改初心。

        领悟到这一点,我开始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做一些尝试。在一节《隔位退位减》的数学课上,学生根据例题,列出了算式204-108,先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算。学生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没有数字,再向百位借一个。然后,我组织学生利用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最后闭眼想一想拨计数器的过程。最后,我让一名学生上台把计数器拨的过程在竖式上表示出来。学生在204中的20点了退位点,很快计算出了正确的得数。我原本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再算一算书上的练习题。突然,我想是不是可以问一问孩子,你有什么问题呢。话音刚落,数学课代表潘勇豪高高举手,说到:“老师,我有问题。个位不是跟百位借的嘛,为什么十位上的0还要点退位点呀?”我说到:“咦,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我转头望望别的小朋友,多数小朋友向我点点头。“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作无奈状,把问题还是抛给了孩子。这时,教室里出现难得的静寂,孩子们紧缩眉头,看看黑板,又看看自己手中的计数器。不多一会儿,就有一个名叫吴知俊的孩子想出来了,“老师,我知道了。因为十位有借一个十给个位减。”“老师,可以这样想,虽然呢刚开始十位没有东西借给个位,可是呢它跟百位借来了一个百。这个百呢就变成了十个十,这样它就可以借给个位一个十。”一个名叫刘泽凡的小朋友补充到。“其他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掌声鼓励鼓励,刘泽凡,真会思考!那现在十位上还有几个十了?”我追问到。“9个十”,学生答道。”“也就是说,十位上的0上有点表示...........(9个十,学生齐答)”我问道。

        课后,我不断琢磨,庆幸自己多嘴问了一句,“你有什么问题”。这一句多嘴,问出了孩子的疑问,也激发了孩子主动解决这个疑问,更顺利了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吧,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上一篇:我再吃一碗饭
下一篇:《现场与背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