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9/11/7 17:58:47阅读数:1059作者:李娜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读起来趣味盎然。程思敏老师能够关注到这一点,并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课文的轻快活泼。关于词语“一群”的教学,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词,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纸船和风筝》中的生字词很多,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如何在课堂中合理地进行生字词的教学,还有待我们思考。
刘苏悦老师: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指导朗读是语文课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程老师在今天的课堂中采用了老师范读,自由读、齐读、小组读、指名读、配乐读等各种读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如果老师能够在朗读指导这一版块目标性和指向性更明确,指导时能有方法,有步骤,相信学生应该可以更好地读出这篇课文的童趣。
今天房老师在教授《纸船和风筝》这一篇课文时,把重心放在了识字这一板块。房老师运用了多种识字手段教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学生的学习也较为扎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如果今天这一节课可以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那我相信一定可以达到让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的目的,而不是机械地记忆。
董一诺老师:
生字教学中,程老师采用个别认读、开小火车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生字教学很扎实;板书简单、形象、直观,用图画展现出四种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王雯雯老师: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文质优美、韵律流畅的儿童诗,程老师通过读让孩子与文本的“心灵交融”。在指导孩子读时,先创设情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到情境中,并为学生设计了不同阶段的朗读要求。如在初读感知中程老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当深入文本,学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纸船和风筝》讲述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本节课中,房老师注重字词教学,丰富语言积累。字词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本节课中房老师在字词方面教得非常扎实。
执教的程思敏老师对自己的课也有所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部编版一年级第八单元的课文,由于孩子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重难点放在了指导孩子认识动物不同的脚印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上。通过以多种形式带领孩子去诵读体会,去感受文章的有趣。这篇文章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带领孩子逐字去认识。在第二课时中,我将把重点放在拓展延伸上,从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房慧老师则对自己的课有这样的感悟:
知道要上这节课,我是非常紧张的。课上完了,我感觉心头卸下了重任。就我自己而言,整节课流程还算完整,目标的达成度也还可以,但还是有很多的瑕疵。课后,我们在一起教研时,各位老师都提出了她们自己对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和意见,对我来说,可以说是收获很多。
各位老师点评过后,李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她点出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要让学生有思考。其次低年级教学中要多关注细节,如生字的书写,对题目的反复朗读,标点的把握等等。对李老师点出的问题,我们也不住赞同,深有感触。
最后,苏校也从教学的角度发表了他的的看法。他认为教学首先要弄清目标,把握低年级的学情,扎实该扎实的地方。其次教学设计要有思维,有拓展。最后要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都端起书来读。
在李老师的尽心指导和苏校的深度点评下,这一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可谓是收获满满,每一个人都满载而归,慢慢消化吸收着获得的“果实”。也越发期待着下一次的研讨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