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9/11/22 18:41:15阅读数:1106作者:李娜
学而思之 携手共进
2019年11月21日下午,我们有幸走进游小课堂,去学习游小老师的教学理念。
首先为我们带来的是张老师所执教的《影子》,虽然是下午第一节课,但是课堂上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课堂气氛非常好。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孩子随意说话、随意搞闹,从头至尾,每一个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于学习之中,是什么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张老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投入的状态,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毫无浮华粉饰的扎实的教学过程,是“趣”字贯穿了整个课堂始终,才使得孩子们学得如此投入。下面,是各位老师本次听课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张老师首先通过动画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她们喜欢影子的情感。而且在整堂课上穿插师生互动游戏和实物操作让学生掌握方位、理解影子的特点,化难为易,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从而爱上阅读。
二、抓住重点,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张老师采用了各种方法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1、让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多数都喜欢表现自己,当听见老师说要选小老师的时候,大家都坐得可端正了。2、以游戏形式识字。当学到反犬旁和宝盖头的字时,张老师出示了有这两个偏旁的字,请小朋友使这些生字宝宝找到它们的家(它们的家就是分别写有反犬旁和宝盖头的房屋)。
三、以“趣”学文,提纲挈领。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1、找出主问题。张老师以“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这个主问题为切入点,让小朋友先通过小太阳(手电筒照人)的实践使大家理解文本并体会影子的有趣。2、家常话题,贴切自然。张老师通过家常话题“大家有没有好朋友?大家家里有没有养过小狗?”使大家进一步体会影子的特点。3、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最后让大家看着图画背诵课文,学生理解了意思就觉得课文很亲切,背起来也很容易了。
所谓教学既是一个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每堂课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总能学到一些东西。这堂课值得我们思考如下问题:
一、 如何保护学生发言积极性的问题
一年级的学生发言积极性较其他年级普遍较高,而且成绩好的学生发言积极性比差生高。我想作为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平等的发言权,有必要保护差生的发言积极性。
二、 如何引导孩子准确并完整地回答问题
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张老师班上聪明的学生挺多,有些学生基础也比较扎实,当问到要学习的两个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被点到名的学生都回答出来了。然而学生把反犬旁的“犬”读成了第一声,我想在这里老师有必要给反犬旁的犬注上拼音,并指导学生读正确。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如能对学生有完整回答问题的提醒会更好。
三、 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学生给反犬旁和宝盖头的字宝宝找家的时候一下子都找对了,这里教师再因势利导使孩子们思考反犬旁的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或许更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发挥他们的潜能。
第二节课是由郭老师带来的《狐狸分奶酪》。有位作家说过,优秀的作品往往会有打动人心的“亮点”。《狐狸分奶酪》一文的亮点就是让读者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体会狐狸的狡猾并领悟为人处事不应斤斤计较,相信自己的战友。郭老师同样是优秀的,我们跟随着她精彩的课堂教学走近《狐狸分奶酪》这一童趣的寓言故事。
本课教学郭老师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乐于学,学中乐。郭老师教的扎实,学生学的真实。可以说本节课亮点多多,让观课者收获颇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在课前的交流中,郭老师利用“奶酪”作为见面礼物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闻奶酪的气味,有感情地读词语再到设置情境读词组,都是水到渠成。美味的奶酪和富有激情的语言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味觉和听觉,孩子怎能不乐于学。
二、 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清清爽爽
记得已仙逝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做到环节简约,方法简单,语言简洁,要学会给语文课瘦身。回顾郭老师的教学,由“趣味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精读课文,随文识字—分角色朗读—课后小结,激发探究”,整个教学流程不枝不蔓,清清爽爽。听者听得明白,理得清楚,体现“简约”。随文识字,读悟结合,做到了方法简单。郭老师的语言干净简洁。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宝贵的40分钟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想到一句话,语言不是蜜,却牢牢粘住听者的心。
三、 随文识字,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二年级学生仍处于低段学习,字词的掌握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郭老师深知语文学习之规律,有字到词,有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用法。她选取的字词可谓是独具匠心,对“俩”字的学习中,利用游戏巩固,区分“俩和两”,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有所获。对“捡,匀,始”字的学习中,采用在三个篆体字中寻找“捡”,并说明理由。引导已知的“习、句”迁移到“匀”,可谓是复习和学习共存,一箭双雕。在这三个字的学习中,向学生渗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国文字的神奇有趣。
在郭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指导中,初步帮助学生理出故事的脉络,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上攀援,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四、 紧扣教材文本,强化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中,理应“读”占鳌头,“读”是手段,也是目的。为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郭老师采用了多种阅读方法,有老师范读,整体阅读,也有部分阅读,有默读,也有展示读,还有重点词句的反复阅读。其中重点指导“狐狸的话和熊兄弟的话”时,采用分角色读体会狐狸的狡猾和熊兄弟的笨笨。抓住“帮”和“笑了笑”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抓住“嚷”等关键词深入文本,给学生以感悟。学生经过多次读文本,有体会,有感悟,也有理解,在读中增长了知识,在读中提高了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
总之,郭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亮点很多,浓缩一句话:读书识字和感悟齐飞,工具共人文一色。
咱们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郭老师的这节课,我实在找不到遗憾之点,如果非要提一些建议的话,二年级学生毕竟是处于低段,拼音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本人建议在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拼音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