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8/4/27 10:41:54阅读数:1341作者:史伟琴
“千课万人”数学观摩课培训心得
陈美霞
4月19日至22日,带着期待有幸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理想课堂研讨观摩会。
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次名师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一开始就会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下教师的威严,“蹲”下来看学生。孩子的自信,孩子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在这四天中,我看到无论是课前师生的自我介绍,还是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交流数学学习的心得等,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包办代替,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悟自得。而这些学习成果都是教师在前引领着。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浙江特级教师俞正强的《容积与体积》。第二次听俞老师的课,俞老师通过幽默的对话形式进行体积与容积的教学,将深奥的理论生活化简单化,使学生将概念理解的不仅透彻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从头到尾都以学生为中心,虽然他从不对学生进行反驳,却无形中让学生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近。俞老师在教学中利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串,让学生自己思考感悟。特别是七个娃的设计,很特别,我们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外空间与内空间让学生学习概念:体积与容积。本节课值得我们一线老师思考:如何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设计出全新的课堂。要学生会思考,首先,老师要会思考。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精彩呈现了“错了错了就会了,聊着聊着就对了”。《因数和倍数》这一课在教学中,我按照教科书上的上,自己以为讲的很清楚,上完课,一写作业发现孩子们很茫然……今天吴老师对教材进行改进,用12个吸铁石代表12个人进行分组来,直观方式去重新认识因数和倍数非常好,这样就要求分组的时候人数是平均的,不可以有余数,从而深刻认识因数和倍数,这样孩子们会恍然大悟是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因数和倍数!其实在分组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悟出找因数的办法!在教师有序的整理下,因数可以从1开始除,到重复就停止!甚至还会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就是在1和本身之间!课可以继续拓展,那如果又来12人呢?其实就引出了倍数就是……边学边悟,感谢吴老师的倾情演绎!
还有一节印象特别深的课,袁晓萍老师的《统计的秘密》,用袁老师的话说,真没想到,统计课还可以这么上!面对统计我终于激动了一回,原来统计课可以上的这么有趣;统计这么有用,统计才是真的有用的数学,教给学生用统计的思维来看世界……只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什么课都可以出彩。袁老师巧妙的设计、生动幽默的语言带领孩子们经历了反思统计的全过程。
精彩的课还有很多很多,纵观每一节课,名师们的语言丰富、幽默、风趣,语言的感染力极强,给人一种特别享受的感觉。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在教学中,名师们都做到了相信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即使学生一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也并不着急,反而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慢慢想,想明白。对比我们的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老师就急于包办代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我应当更加相信学生,当孩子们真的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讲解示范让学生。
经过几天的洗礼,我深刻感受到:今后对孩子们的爱,不只需要温度,更需要深度。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先把自己变成海,才能呼风唤雨,滋润每一个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