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8/4/27 10:40:28阅读数:1726作者:史伟琴
“千课万人”培训心得
叶红艳
2018年4月19日-4月22日,来到人间天堂杭州,我参加了“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理想课堂”国际峰会——暨“学为中心”全景式课程体验观摩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本次活动共安排了近20节课,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让我真正领会到了什么是大家风采,也倍加珍惜这次机会,舍不得错过每一节精彩的课。而各个专家们所作的精彩的讲座、论坛更是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远,明白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要努力的方向还有很多很多。
打开《参会指南》,看到一长串的名字,华应龙、张齐华、俞正强等平时相距甚远的名师此刻与我是如此地贴近,心情非常激动,难以平复。四天培训的时间非常紧凑又充实,我努力想记住并学习更多的东西。
走进会场,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齐聚一堂,感受到了“千课万人”的大容量、大视野。首先由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现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史宁中教授为我们作“实施‘学为中心’的教学”报告,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赞同。报告提出了在理念上由“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在目标上由“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转变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强调“核心素养”。史教授还强调实施“学为中心”的教学就是把以上变化落实于课堂。这需要教师有一个根本变化,就是从过去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情,就是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史教授的报告为我们的教学更加指明了方向。
而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材处处长李水平老师对核心素养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确定教学目标—4C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关注教学过程、追求教学效率。更提出了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框架:(1)创建促进学习的新环境。(2)准确分析与理解学生。(3)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4)提供多种学习机会。(5)促使学生学会学习。(6)持续反思与创新教学。李老师的报告使我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要在实践中发展数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华应龙老师所作的“我不只是数学”报告使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提出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时应该想一想:自己的教学除了知识,还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更提出在数学课堂上,不必死守着“学科边界”,而遮蔽了自身的人文情怀,扼杀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因为来上课的老师也不是机器,而是人。只要不是叠床架屋,只要不是焚琴煮鹤,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课堂就会很美妙。华老师还提出了课堂上除了数学,还可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生规则、哲学故事、科学文化。华老师还强调了“化”,将传统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化到学科教学中,把学的资源化成教的资源,把难化为易,把易化为深入,把点化为面,把每一节课化到学生的精神生命成长当中,承担起了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这就是对学生成长的点化。听了华老师的报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各个大师级别的课更是活动的亮点,吸引了每位老师的眼球。如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容积与体积》,通过让学生自主举例感受到“空间”的概念,学生从课桌说到了宇宙,甚至宇宙外面更大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更是通过俄罗斯套娃一娃至七娃,让学生说内空间与外空间明白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整个课堂活动气氛热烈,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节课,积极参与,俄罗斯套娃环节设计很新颖,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非常钦佩俞老师。
特级教师袁晓萍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统计里的秘密》在袁老师的设计下非常成功,袁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把孩子们不自觉地带到她所设计的情境中。先出示折线统计图,让孩子们自由猜测是哪个城市的天气,接下来通过不断统计,改变纵横上的刻度,让孩子明白:同样数据不同整理方式感觉不同,让孩子们准确猜测出城市。本节课最吸引我的是袁老师让孩子们扮演气象局人员和旅游局人员去描述折线统计图,让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既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描绘出折线统计图的变化。
总之,本次活动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钦佩于各位特级教师的优秀,钦佩于专家们对教育的见解,感到自己是多么地渺小,多么地需要学习,在教育这条路上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教学不纯粹是学科教学
一节数学课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等不是数学课上要求学生们掌握的知识,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会立刻显现,也许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会起到作用。而这些都是对学生有促进作用的,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渗透。
二、 教学以“学为中心”
可以看到,特级教师们的课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用自己独特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尊重学生,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进行相处,正视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用心解决。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有时问题是天马行空的,而教师们都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可见大师们的知识很丰富,因此平时我也应该多学习,多关注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长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为孩子们注入新的营养,孩子们会发展地更好。我的教师路还很长,因此未来的日子中,我会继续充实自己,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