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6 9:01:33阅读数:48作者:诸玉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悠悠古韵与团圆期盼中,中秋佳节如期而至。为传承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温情,让传统节日的光芒照亮校园,近日,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为四年级学生精心策划了一场沉浸式中秋主题活动,带领师生们解码中秋文化基因,共赴团圆之约。
汉服雅集,开篇古韵风华
活动伊始,校园化身汉服秀场。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衣袂飘飘间,尽显华夏衣冠之美。身着淡青色齐胸襦裙的女孩,手持竹编斗笠,斗笠上的流苏轻晃;身着红衣广袖的男孩,摇着印字 “韵律中华” 的折扇,步伐稳健。从秦汉风骨到唐宋雅韵,汉服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直观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为中秋活动铺就一层古典底色。

猜谜博弈,智慧碰撞生花
“猜灯谜” 区域成了欢乐的 “思维战场”。五彩谜笺如灵动音符,缀满 “猜灯谜” 展板。“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生的熟吃惹人笑,熟的生吃不稀奇(打一水果)”—— 谜面刚出,便有孩子眼睛一亮:“是柿子!” 欢呼声里,是智慧的交锋;绞尽脑汁时,是传统文化的悄然浸润。一道道谜题,像一把把钥匙,打开民俗知识的宝库,让孩子们在趣味竞猜中,熟知中秋习俗里藏着的智慧密码。

墨香传情,书写节日诗意
书法展示与创作区,墨香四溢。长桌上,孩子们挥毫泼墨:“中秋喜乐” 笔锋憨拙却藏着童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字迹清逸,诉说着对团圆的体悟。驻足欣赏的同学,轻声交流笔法韵味,在横竖撇捺间,感受汉字与中秋意蕴的交融。一笔一划,不仅是书法练习,更是对 “团圆”“思念” 等文化符号的深度书写,让传统节日的诗意,在校园里悠悠流淌。

手作温情,点亮创意花灯
手工区域,是创意与温情的工坊。孩子们围坐,制作花灯、装饰书签。竹骨纱面的灯笼,被贴上手绘的嫦娥、玉兔;兔形书签上,写下 “中秋团圆” 祝福。一双双小手忙碌不停,把对家人的牵挂、对节日的期待,都揉进手工作品里。当一盏盏花灯亮起,光影摇曳,映着孩子们的笑脸,也点亮了校园里的中秋温情,让 “团圆” 不再只是词语,而是可触可感的温暖。


从汉服雅集的古典开场,到猜谜、书法创作、手工制作的层层深入,这场四年级中秋活动,如一条文化纽带,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童趣。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里,解码中秋文化基因,让 “团圆” 有了具象的模样,让 “传承” 成为心底的自觉。当校园里的欢笑声与古韵交融,传统节日的光芒正照亮孩子们成长的路,也让中华文化的根脉在新一代的心田里深植、发芽,愿岁岁中秋,皆能再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