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学管理>>教学活动>>阅览文章

“视”以促教 “导”以致远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三年级语文视导活动

发布时间:2025/3/12 12:35:39阅读数:28作者:朱露



视”是细致关怀,“导”是方向引领。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高质量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月5日,我校开展三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视导工作。

本次视导课,六位老师开展了一次生动的同课异构活动,分别执教了《陶罐和铁罐》一课。房老师教学重点设定为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平和。教学难点是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房老师在执教一课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和神态,让学生读好寓言故事中人物的语气,从而体会寓言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68319300-d21a-4dc6-a07b-7f1baa1982fb

郭老师以生动的寓言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尊重与谦逊”的真谛。课堂伊始,老师以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创设情境,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梳理故事脉络。学生们专注圈画关键词,并在表格对比中清晰呈现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以及两者截然不同的结局——“氧化消失”与“成为文物”。老师巧妙融入科学知识,解释铁罐消失的氧化原理,既深化文本理解,又拓展跨学科思维。在角色分析环节,学生分组朗读对话,通过语言、标点、语气挖掘角色性格。铁罐的“懦弱!”“碰成碎片!”与陶罐的“和睦相处吧”形成鲜明对比,感叹号与句号的标点差异更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随后,课堂进入高潮——分角色表演。学生化身“导演”“旁白”“铁罐”“陶罐”,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演绎争锋,现场互评中,一句“铁罐声音大,演出了傲慢!”赢得阵阵掌声。寓意探究环节,老师以“为什么陶罐能留存?”引发思考,学生总结出“各有所长,尊重他人”的深刻道理,并联系生活探讨如何对待“铁罐式”的骄傲者。整节课以“读—析—演—悟”为主线,既有理性的文本分析,又有感性的角色体验,学生在互动中领悟“尺短寸长”的哲理,展现了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教学智慧。

C:/Users/admin/Desktop/a3879aa4-e5e0-4880-bab1-6f2769a5439e.jpga3879aa4-e5e0-4880-bab1-6f2769a5439e

吕老师不仅带领学生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更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教学互动中体会到了深刻的道理。课堂伊始,吕老师巧妙地将生字教学融入故事背景。字的双耳旁其实代表土堆,古人用泥土烧制陶器,正如故事中的陶罐朴实却坚韧。接着,她通过细致的生字讲解和课文朗读,帮助学生们初步感知了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在精读品悟环节,吕老师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生动地展现了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逊,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在课堂的最后,黑板上留下两行对比:“骄傲是向外的铠甲,谦逊是向内的根系。”正如吕老师所言:“真正的强大,从接纳自己的脆弱开始。吕老师通过总结故事,揭示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引导学生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每个事物的独特价值。整节课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C:/Users/admin/Desktop/03f7afb4-44cd-48f6-8401-6e34453cd682.jpg03f7afb4-44cd-48f6-8401-6e34453cd682

李老师在“精读课文”环节,巧设支架,带领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聚焦关键词,解锁人物特质。通过圈画“傲慢”“轻蔑”“恼怒”“谦虚”等神态动作关键词,结合标点符号(铁罐语句中频繁出现的叹号),学生逐步提炼出铁罐“咄咄逼人”与陶罐“宽容谦和”的形象特点。学生分组开展“角色剧场”,在“敢碰我吗?”“懦弱的东西!”等经典台词中,孩子们昂首叉腰演绎铁罐的嚣张,双手交握展现陶罐的沉静,将文本语言转化为鲜活的情感表达。

C:/Users/admin/Desktop/5a087241d88cb0ed00e0048c13da1aa4_compress.jpg5a087241d88cb0ed00e0048c13da1aa4_compress

皇甫老师以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开启,迅速引发学生兴趣,自然且巧妙地导入课题,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基础。初读课文环节,对生字词的教学扎实且细致,不仅关注读音和写法,还结合语境助力学生理解,有效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铺就坦途。精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聚焦对话段落,通过生动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仿若置身于故事之中,真切地体会到角色的鲜明性格,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两者截然不同的品质,这种教学方式既充满趣味又富有成效。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延伸环节精心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将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整堂课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运用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是一堂值得称赞的优质课。

C:/Users/admin/Desktop/b08fafc6-91a3-40ff-8673-92e61412a791.jpgb08fafc6-91a3-40ff-8673-92e61412a791

段老师以“对话朗读”为核心,通过分角色朗读与情境表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陶罐的谦虚温和与铁罐的傲慢无礼。课堂上,段老师巧妙抓住文本中的神态提示语,如“傲慢”“轻蔑”“恼怒”等,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语言背后的性格差异,并借助动作、语气模仿,让铁罐的盛气凌人与陶罐的从容谦逊跃然眼前。在探究角色性格上,段老师设计了多角度思辨活动:一方面从称呼变化(如“陶罐子”“兄弟”)剖析铁罐的轻蔑与陶罐的谦虚;另一方面借助标点(铁罐的话中连用几个感叹号),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生活实例,自然领悟两个人物的性格。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朗读声情并茂,讨论热烈有序,既夯实了语言品析能力,又渗透了人文价值观,充分展现了寓言教学的趣味性与思辨性。

C:/Users/admin/Desktop/1584a0bc-1877-43bf-b2eb-bc4ba0d93410.jpg1584a0bc-1877-43bf-b2eb-bc4ba0d93410

课后,教师们积极交流。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如情境创设生动、朗读指导到位等,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像小组讨论深度不足、对寓意挖掘不够透彻。针对课堂教学时如何制定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基于这些反馈,二次教研着重改进。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如“铁罐为什么那么骄傲?”“陶罐的谦虚对它的命运有什么影响?” 来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方法上,增加角色扮演后的反思环节,让学生从角色角度反思行为。同时,加强对文本细节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寓意。次课同异构教研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的交融。教师们在交流与反思中成长,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d037387-9e3f-4822-90f8-f0d3e4454365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次视导活动,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校的教学土壤,帮助教师们拨开迷雾,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我们相信,我校的教学将如春日的嫩芽,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视导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片沃土上,汲取知识的养分,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上一篇:童味手作,果香满溢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一(7)班开展“童味屋”活动
下一篇:聚焦两步混合运算,共探低年级数学教学新路径——三年级数学视导教研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