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4/25 10:09:54阅读数:475作者:张茜
【东郊“游”学】当习作遇上AI:走进数智时代的教育实践
数智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正面临着多重挑战:知识更新速度远超想象,教学场景日益复杂多元,学生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如何在这场变革中重塑教师角色,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重构,已然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课题。2025年4月18日,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特级教师查静开展了《习作遇到AI:危or机?》专题培训讲座,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全体新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查静老师结合自身实践与前沿案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语文教学的革新与冲击,为教师们提供了兼具启发性与实操性的教学策略。讲座中,查静老师以大量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展示了AI在教学场景中的多元应用。在日常工作方面,AI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核心工作中。针对习作批改,“小花生作文”等平台表现出色,不仅能在秒速内标注出病句,还能根据作文情况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实现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反馈。
查静老师着重强调了AI强大的创意激发能力。她分享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当学生输入“小夜灯”“孤独”“打呼噜”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词语时,AI生成了“黑暗里,一朵小小的光在床头绽放”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这样的即兴创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为课堂增添了不少惊喜。
不过,查静老师也提醒大家,AI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并非教学的替代品。她以学生习作为例指出,如果过度依赖AI,导致套路化表达泛滥,作文就会变成数据堆砌的产物,失去真情实感。“算法无法感知人间冷暖,教师必须守住教育的人文底线。”查静老师的这句话,为在场教师敲响了警钟。
面对AI给教育带来的冲击,查静老师为教师们指明了角色转型的方向。“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问题设计者’,通过精准提问,充分激活 AI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她以《我和谁过一天》习作课为例进行详细阐释: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借助AI完善 “孙悟空驾筋斗云去、坐飞机回”这样充满童趣的情节,在保留童真的同时,训练了叙事结构。而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如何与 AI进行有效对话,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查静老师鼓励教师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同时始终坚守育人初心。“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只会机械答题的‘机器’,而是要唤醒能够独立思考、真实表达的鲜活灵魂。”
此次培训让我校教师受益匪浅,大家深刻认识到:AI既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未来,我校将定期组织智能教学研讨活动,持续探索AI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致力于让先进技术真正服务于“有温度的教育”,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
撰稿:杨洁瑾、殷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