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1:00:39阅读数:60作者:杨洁瑾
“五育并举 协同育人”
——我校承办江宁区何德平德育名师工作室主题德育研训活动
“五育并举 协同育人”不仅是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也是新时代教育思维方式和实践范式的重要体现。12月20日下午,江宁区何德平德育名师工作室在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融合共进:构建和谐班集体”为主题的德育研训活动。本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主题班会,育人故事分享,心理剧演出,微讲座和专家点评。东郊小镇小学校长茅玲燕、副校长申黎以及全体班主任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题班会
管莹老师在班会课《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活动环节。通过故事引入,学生们首先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紧接着,情境演绎和角色体验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尊重、包容与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其中,海洋游泳接力赛的情境设置尤为巧妙,它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包容与接纳他人。在活动延伸环节,管老师鼓励学生们为班级同学制作“优点”书签,这一举动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还进一步促进了班级和谐氛围的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再次深刻认识到“我们都很棒”,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闪光点。
吴世元老师执教的班会课《闪闪发光的我们》课堂精彩纷呈。首先通过“大风吹”的游戏,同学们迅速融入课堂,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随后在“星际启航”环节,大家填写星光卡,勇敢分享自己的闪光点。在“异星迷航”中,同学们通过帮助故事中的浩浩,学会了发现优点、鼓励同伴。最后,在“星海璀璨”的合唱中,同学唱响《夜空中最亮的星》,用歌声汇聚力量,展现了集体的力量和各自的独特魅力。
心理剧演出
中场休息期间,申黎副校长带领大家参观学校专为特需儿童量身打造的的资源教室。这里布置温馨且功能丰富:设施完备的康复训练区,配备了专业器械,精准助力特需儿童的康复训练;生机盎然的生命课程区,摆放着各类植物,孩子们可以在此观察生长过程,体悟生命的神奇与坚韧;熠熠生辉的“星星会眨眼”个性展示平台,是孩子们的专属舞台,他们能够尽情展现自身特长,从中收获满满的快乐与自信;独具特色的“珠心算”个性化学习区,准备了充足的算珠工具,孩子们通过简单拨珠练习,有效强化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随后,五(6)班同学们倾情演绎了我校原创心理剧《我的爸爸去哪了》,为大家展现了一场关于爱的探寻。剧中主人公意外踏入一场奇幻梦境,摇身一变成为了爸爸。在梦境的穿梭间发现深沉的父爱如涓涓细流,悄然流淌却从未间断。故事的最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作文分享会”。那些被忽略的瞬间、未曾言说的感动,此刻都化作了最真挚的情感纽带,深深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大家沉浸在这暖暖的亲情氛围之中,久久难以忘怀。
育人故事分享
陈媛媛老师关于爱与成长的教育故事《接班三部曲》让大家感受至深。从最初的“旋律初识,我了解她”,通过与糖糖爸爸及前老师、同学交流,深入探寻糖糖的世界;到“和谐共鸣,我走进她”,借助体育与音乐活动,成功搭建起与糖糖沟通的桥梁;再到“旋律共舞,她接纳我”,糖糖在班级合唱中从默默无闻到放声歌唱,直至主动分享鸡蛋,展现出对陈老师的接纳与喜爱。这场特殊的教育之旅,不仅是陈老师与糖糖之间情感升温的见证,也是老师用爱与耐心书写的动人篇章,同时也激励大家以更细腻包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共同奏响教育的和谐旋律。
讲座分享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的申黎副校长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微讲座——《让每个生命从“融”生长》。申校从学校融合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工作现状进行了阐述。她围绕学校在融合教育领域的深耕与成就徐徐展开,完备且人性化的制度管理,让教育有章可循;资源教室被充分激活,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温馨港湾;团队成员紧密协作、互帮互助,凝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而团队教师们对特需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无私奉献,更是为东郊融合教育点亮了希望之光。尊重每一个生命,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力,让每个生命从“融”生长。
活动总结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何德平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精彩点评。何老师肯定了我们两位老师的课:结构清晰,设计上用了很多心思,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在课堂上,老师既关注了融合孩子的个体发展,也兼顾了其他孩子发展,利用群体的相互影响力推动整个班孩子的学习进步。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认识到融合教育的推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用何老师的话来说,任何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在实际的融合教育面前,都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每一个星星般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无奈。但教育的工作一直在以爱为光,以容为力。学校,老师,同学,每个人都努力推进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促进彼此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