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2/28 11:23:25阅读数:47作者:祝倩
麒麟石刻文化与小学美术有机融合
记东郊小镇小学承办南京市美术教研活动
教学探索无止境,提升专业促成长。为响应新课标的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了解窦村石刻技艺非遗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发展。将石刻文化纳入到学校特色课程中来,深入挖掘与整理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石刻艺术资源,让学生“走进石刻艺术,感受石刻文化”, 2月20日下午,由南京市教研室主办、江宁区教研室协办的麒麟石刻文化与小学美术有机融合——南京市小学美术教研活动在东郊小镇小学举行。南京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祖金明、江苏省特级教师黄黎敏、张屹、江宁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刘小康、江宁区骨干教师邵慧敏、麒麟街道民生保障部副主任蒋丽、窦村石刻技艺保护人时家成、南京全体美术教师以及东郊小镇小学校外辅导员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教师签到并参观师生作品。麒麟街道民生保障部副主任蒋丽上台发言,她表示石刻文化和小学美术课堂有机融合,不仅对石刻文化的具有推动作用,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课堂观摩篇
随后,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雍成云老师、陈爽老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李森老师为我们带来三节展示课。
《祥瑞麒麟》
雍老师由学校地处的“麒麟”这一地名导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课做了很好的铺垫。随后通过小组汇报调查结果的形式,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麒麟的寓意和外形特征,课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南京的麒麟石刻,用分解组合的方法、泥塑的表现形式带领学生制作这尊历史悠久的麒麟,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加深了对石刻文化的认识。
《石刻 石雕 石文化》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李森老师由欣赏博物馆石刻作品带领孩子走进石文化殿堂,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我国古代著名石雕作品,了解相同物体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拓展雕刻种类,了解石头相关知识,通过灵璧石敲击乐器跨学科与音乐结合,从本土石刻、石雕作品延伸到周边城市及西方,强调石刻、石雕作品既可以是微观雕刻也可以是宏观呈现,更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通过石刻、石雕及石文化基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石刻艺术的乐趣,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激发学生热爱石刻艺术的情感。
《独具特色的石屋》
第三节课由东郊小镇小学陈爽老师执教《独具特色的石屋》,陈老师由“石头城”的由来与窦村“石头村”的联系展开本课的教学,用小组分析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参与度。陈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在课堂中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引导学生探究石屋的特点、感受石屋的古朴沧桑之美,学会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制作石屋,唤起学生对古建筑的独特审美和热爱。
讲座分享篇
在热烈的掌声中,东郊小镇小学教务主任赵秋带来讲座《麒麟石刻文化与小学美术融合的探索》。她以窦村石刻为例,展示了东郊小镇小学将麒麟街道本地的窦村石刻技艺非遗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石刻艺术、感受石刻文化,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