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5 8:40:53阅读数:287作者:朱露
青蓝相映,沐光成长
——东郊小镇小学承办江宁区“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交流活动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是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为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促进全区各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10月31日下午,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承办了江宁区“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交流活动,全区“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的各项目学校分管校长及青年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堂观摩】
首先,东郊小镇小学的四位教师分别作为“青蓝工程”中的师傅和徒弟代表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代表杨彬彬执教了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一课。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紧扣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活动,通过对鸟的颜色和动作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英语学科骨干教师代表王梦敏执教了六年级上册《Unit5 Signs》的写作课。王老师注重情境创设,巧用游戏复习旧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标识的种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两位骨干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巧妙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她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语文学科青年教师代表吕瑶执教了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一课。吕老师带领二2班的孩子们走进寓言故事,通过巧妙的汉字教学和多样化的朗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明白青蛙和小鸟说法不同的原因。科学学科青年教师代表田格非执教了五年级科学《露和霜》一课。教学中,田老师通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教学环节,一步步唤醒学生对露与霜的科学认知,理清水蒸气遇冷成露和成霜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认知建构与思维活动层次。
两位青年教师虽然只有三年教龄,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快速的成长潜力。在“青蓝工程”和学科团队的助力下,她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而且对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和教学实践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青年教师风采展示】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建立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同时离不开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持续钻研和不懈探索。东郊小镇小学的青年教师们通过三个精彩节目,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深刻表达了对教育事业和学校的深厚情感与热爱。
《水调歌头》中,声情并茂的朗诵,悦耳动听的歌声,婉转悠扬的声乐,行云流水的书画彰显了东郊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成长的点滴》由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的李文迪老师和区优秀班主任王雯雯老师分别从学科教学和德育管理两个方面,讲述了她们从初入讲台到逐渐成熟的成长故事;《东郊,你好》,15位青年老师的深情吟诵,不仅叙述了他们在教育道路上的成长与收获,也展现了学校在十年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经验交流】
学校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东郊小镇小学茅玲燕校长以《让教师找到生长的力量》为题进行了学校教师培养的经验分享。学校一直以“四季轮转·智慧生长”计划助推教师成长,通过春生润心行动、夏长赋能行动、秋实引领行动和冬藏厚植行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关注教师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助力教师实现持续的自我更新和成长。
接着,在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德平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南京市教科所的祁海燕主任与竹山中学、禄口中学、百家湖小学及东郊小镇小学的校长们,就“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行动”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沙龙研讨。
研讨中,首先由“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的两所城区学校代表:百家湖小学和竹山中学的分管校长介绍了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整体架构和特色做法;接着,东郊小镇小学和禄口中学的两位分管校长提出了作为乡村学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境。针对以上问题,何德平老师进行了精准的提炼和总结:面对不同青年教师的发展意愿,学校该如何为他们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培养路径等,邀请南京市教科所的祁海燕主任为大家答疑解惑。
祁海燕主任通过互动交流,首先引导与会者明确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以及不同年段学生对教师的偏好和评价标准。接着,她强调学校在培养教师时,应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专长,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帮助教师在团队中准确定位,发挥个人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她提倡树立“人人都是大先生”的教师观,鼓励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以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小课题出发,将教科研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江宁区进修学校孔姗姗副校长指出,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落实了“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促进了项目结对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孔校长以“珍惜、提升、奉献、共进”四个词对项目学校提出希望,希望项目结对学校之间能够相互映衬,携手共进,共同为乡村教育和全区青年教师发展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