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 13:15:00阅读数:236作者:朱露
巧做寿司学本领,劳动课上展活力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 四(8)班
为了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亲身体验学习一种烹饪技能的乐趣,四8班展开了以“巧做寿司”为主题的劳动课。本次劳动课邀请了两位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小朋友准备材料、工具,完成寿司制作。
首先,班主任赵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四幅精美的寿司图片,同学们连连赞叹寿司的颜色丰富和摆盘美观,跃跃欲试地想要自己做起来。接着,赵老师询问了大家寿司的起源,学生们认为源自日本或韩国,赵老师解释道,寿司在中国公元200年的后汉时期就出现了,宋朝战乱频繁之际也成为流亡百姓随身携带的口粮。因此寿司在中国最早出现。对寿司起源的了解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做寿司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接下来,赵老师引导学生熟悉制作寿司的材料和工具。所需材料有海苔、米饭、黄瓜、火腿、肉松、葫萝卜、鸡蛋、寿司醋等,制作工具需要七孔刀、寿司帘、菜板,勺子等。学生动脑梳理出做寿司前的准备。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动手环节了。赵老师向学生讲解了做寿司的步骤,孩子们分组合作,制作寿司。做时需要先将米饭加入一勺寿司醋拌匀,方便之后使用。接着将黄瓜、胡萝卜、火腿肠等切成条。备好食材后,可以将海苔、米饭、食材依次铺在寿司帘上。利用寿司卷帘把这些材料都卷在一起,卷的时候用点力。切寿司时下刀动作要快,不要慢慢磨。这样,一盘好看又美味的寿司就做好了。最后装盘时可以摆个造型,或者做个点缀。
学生熟知步骤后,积极动手,耐心制作,精心装盘,同时注意桌面卫生,表现优秀。在评比环节,几位同学踊跃发言、分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制作寿司所用的材料、步骤和摆盘创意,班上一起评出了“最佳口味奖”“最佳卫生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创意奖”。一节充实的劳动课在同学们的掌声与微笑中结束。
本次劳动课,学生们体验到了劳动中的乐趣。同时,我们热忱地欢迎两位家长参与到“东郊童味屋”活动中来。借助家长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为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的“第二扇窗”。我们相信,劳动课上的所得,家校协同的合力,一定会帮助孩子们绽放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