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3 16:32:56阅读数:544作者:朱露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是研之基础,研是教之利器。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11月1日,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开展科学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由王亚芹老师执教——《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校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王亚芹老师的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知道化石是进化的证据。教学中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将有关化石的一些基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王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第二节课由袁双喜老师执教——《刺激与反应》。首先,袁老师以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作为导入,通过让学生描述场景中的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开展与刺激和反应相关的小游戏,利用实验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明白即使时再微小的差异,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袁老师利用游戏体验人的本能反应,通过对比发现本能往往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能对普通的反应与本能有一定的区分。经过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人体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能正确区分出各种场景下的刺激与反应分别是什么。
李强师傅对《刺激与反应》点评,为我们科学组的教学开阔了思路,他认为创设导入情景,需考虑为激发兴趣而创设,为调动生活经验而创设,还是为形成认知冲突而创设。再者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进一步思考每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什么思维或能力。最后李强师傅提出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趣味化,儿童话,通过语调、语气,带领学生融入课堂。
成长,需要平台;勤奋,方能收获;精彩,源于用心。今后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科学教研组将继续坚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撰稿:袁双喜
校对:朱露
审核:茅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