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9/21 16:03:08阅读数:619作者:朱露
朗读,语文课生命的节拍
——江宁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训班(第一期)研修活动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2023年9月20日上午,由南京市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江宁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训班(第一期)研修活动在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本次活动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孔姗姗副校长,FM885电台主持人、江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杨尖女士现场指导。
在主持人李林蔚老师热情洋溢的介绍下,一堂堂课例精彩登场,听课的老师们也在共同思考、研究和探索着。
课堂展示
首先,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杭雨琪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杭老师语言活泼风趣,课前谈话导入以“暑假去哪儿玩了?喜欢那里吗?”帮助孩子进入到课堂中,教学中注重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悟。
何为“茂密”?杭老师不是简单地创设情境,而是在情境教学中融入朗读指导,抓住描写颜色的句子“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指导学生理解“五光十色”后,重点指导读出读好颜色的对比和层次。学生体会到原来“茂密”不只是图片中的这些葡萄叶子,而是一种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学生自然就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了。
“这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到底有名到什么程度?必要的资料补充很重要,杭老师非常有心地带来了美味的葡萄干让学生们去品尝,带着品尝时的体会,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了句子的情感。杭老师通过把葡萄干带入课堂调动孩子们的味蕾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了文本。杭老师的这堂课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第二节课,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杨彬彬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紧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积极调动孩子们的情绪,并结合相关资料,带领孩子们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并体会到圆明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杨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引导学生朗读,一遍一遍,逐渐深入,学生也渐渐体会并吐露出真情实感。而杨老师老师的“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读,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时,老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渲染,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愤怒读好这段话,体会作者如何传情达意,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更深程度地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整节课书声琅琅,十分动人。
紧接着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的王雯雯老师进行了主题为“书声琅琅意悠远”的微讲座。王老师结合两节课谈出自己的感受,肯定两位上课老师在课堂上运用斯霞老师创造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只有通过朗读这个诗意的途径并传达母语温暖的教师,才有可能借助并运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中。”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必须先学会朗读,这样才有可能培养会朗读的学生。老师们应带孩子过一种朴素的阅读生活,静下来,走进文本中去。
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环节,江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尖指出了今天这两节课中朗读朗诵的作用。“课堂有互动,进行有声阅读,有参与度和互动性不仅能提高孩子注意力,还能增强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记忆。”不论是低学段的趣味性朗读,还是高学段着重表达情感的朗读,教师的范读与学生的互动起到了很大作用。如何让声音更有魅力呢?杨尖专家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传授在场的老师们学会正确发声,让声音充满力道;指导老师们在朗读朗诵前应做什么准备,并和现场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让大家对朗读朗诵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最后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孔姗姗副校长对活动进行总结,对几位老师的实践课以及讲座表示了肯定,鼓励老师们深入解读教材,做好朗读教学。她期望老师们心中有新课标,课堂有教学目标,关注儿童。不断历练,开拓创新,成就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我的超越与提升。
本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素养。本次朗读教学研修活动,立足课堂,指向新课标。让朗读贯穿语文课堂,师生都能在琅琅书声中感受文本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斯霞老师曾说:“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既无捷径,更无止境,需要我们不断的钻研、不断的改革,不断的付出。”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的语文团队将继续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在斯霞老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奋楫笃行,不断探索。
撰稿:吕瑶、王雯雯
校对:赵秋菊
审核:茅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