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3/29 14:49:06阅读数:912作者:朱露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努力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讨低中年段学生素养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研究教材,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全片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提高,3月27日上午在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举办江宁区科学园片数学教研活动。
三位老师带来三节精彩的示范课。
第一节课《认识分数》由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崔瑶老师执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理解,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一种关系。这节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步,认识一个整体。崔老师出示生活中的单个物体图,引导学生用数学中的数字“1”表示,紧接着出示一盘桃,引导学生了解也可以用数字“1”表示,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可以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步,认识二分之一。通过复习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将知识迁移学习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后对比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组织交流,让学生理解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第三步,创造一个分数。崔老师设计了分12个桃子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的过程,并自主探索出有顺序的分一分才能够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节课《认识面积》由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陈钇彤老师执教。陈老师的教学富有趣味,幽默风趣的言语深深吸引着学生,在教学的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打扫卫生的图片,动手摸一摸,比较的多种方式引出面,后通过快速涂色的比赛说明表面是有大小的,从而出示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一系列的活动流畅又自然。课堂多样化创造了良好又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学生的惊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学习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
第三节课《认识面积》由南京市科创园学校耿莉虹老师执教。虽然和上一位老师同课,但是不同的课程结构使得耿老师的课也非常精彩。耿老师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不拘泥于课本中出示的物体表面,更是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苹果的表面,课本的6个表面都充分让学生摸一摸,感受表面的字义。在教学过程中,耿老师能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将这节课学习的面积和周长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呈现,在课堂中制造矛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数同学的理解是间断的,只有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将学习过的知识串成一条知识线,让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瞻前顾后,才能真正说学生理解知识了。
紧接着三节示范课之后,东郊小镇小学苏平老师就《核心素养下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和大家进行分享,苏老师从核心素养的构成,运算能力的重要性,运算能力的含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4个方面进行阐述。苏老师在结合大量的文章书籍和实际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实例为我们深刻剖析学生在运算时产生的问题,并向我们分享她对于教参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相关语句解读的理解和方法。
最后,王爱玲校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王爱玲校长对三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围绕“概念教学”这一主题,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对三节课的想法。接下来,王爱玲校长结合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就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出高要求,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勤于研究,创造有力量的数学课堂。
每一次的研修活动,都是理念与实践的交融,思想与智慧的碰撞。本次江宁区教研活动的顺利的开展也为老师们指引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索方向:聚焦概念教学,提升核心素养。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路再远,行则至。老师们必将继续以生长的姿态行走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
撰稿:刘雯
校对:朱露
审核:茅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