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4/28 9:57:11阅读数:3853作者:杭雨琪
研语芳华,细研出新
——记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语文备课组活动
四月芬芳,南风暖窗,花开成海。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探讨深度视域下的语文学习,形成“研”“学”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2022年4月27日,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语文备课组又一次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研讨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手指》。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于1936年的一篇小品文,生动地刻画了五个性格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文章所蕴含的趣味性、儿童观、审美观、艺术观,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阐释空间。
首先,王元彤老师作为主备人,深读教材,精心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初读新课,感知内容;重点研读,感悟写法;引发联想,写文明理。四个板块清晰,环环相扣,有情趣,有梯度,有深度。许老师重点解读了教材和单元语文要素。善于钻研的刘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风趣的语言”,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落实呢?
接着,围绕这个话题,组内几位老师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贾老师认为,漫画是俏皮的文字,课堂可以从篆书“手”的漫画描摹开始。在板书设计上,充分利用丰子恺先生手指漫画的图片优势,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出来的手指特点贴在相应位置,使课堂更灵动。
单老师语言风趣,她认为要找到语言的幽默点,可以切入语言内核,通过作家遣词造句的赏读,探求作家语言和学生语言之间的差异,体会语言表达隐藏的幽默味道。
张老师更关注幽默的表达方法,聚焦描写大拇指的段落,体会作家信手拈来的拟人,不动声色的排比,提炼写法举一反三,从文中寻找类似的语句表达。
谢老师认为,部编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呈现序列化,用四年级教材中《鹅》等课文作阅读铺垫,使学生初步感知作家语言表达的风格,体会幽默的不同表达方式。继而,以教材为媒,走进丰子恺散文的系列阅读。
陈老师认为,“幽默,恒在俯仰指顾之间,从从容容,潇潇洒洒,浑不自觉地完成。”幽默的语言风格来源于生活。要体会丰子恺的风趣幽默,可以走近作家,了解他的职业特点,了解他漫画家式的描摹体验,了解他宽厚、开放、圆通的性格特点。
手指本是平常物,老师们在作家笔下读出了世态百相图。备课原是日常事,老师们在交流中同频共振,个个有力量,个个有成长。《卧虎藏龙》中李慕白说,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一切。
撰稿:王元彤
校对:杭雨琪
审核:茅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