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14 10:23:39阅读数:1181作者:刘苏悦
小古文,大学问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语文教学菜单讲座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校特邀特级教师吴勇莅临我校指导,我校全体语文学科教师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在特级教师吴勇老师的带领下,围绕语文小古文这一主题,全体老师结合课例共同探讨了如何对小古文进行有效教学。
第一节课,由张茜老师执教了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她以三年级时所学的《司马光》导入,从而引出本篇故事的主人公,再到课题。教学中,张老师在课文朗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文言文。在故事学习中,则通过利用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文章,让学生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第二节课,由赵燕老师执教了六上《伯牙鼓琴》,她从课题解读导入,引出故事中的两个人物伯牙和钟子期。课堂上,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她的引领下,学生读好、理解了这个故事。紧接着赵老师围绕“知音”一词让学生们再次回到故事,在理解伯牙为何把钟子期称为知音的基础上,更深刻地领会钟子期死后,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在点评环节中,特级教师吴勇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然后对这两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对文言文教学谈了自己的想法。他指出张老师的教学中,由旧知导新知的形式很好,孩子们也对文言文的朗读也很充分,但也要注意教学中要和孩子们有思维的碰撞,从而让文言文教学可以做到言简意丰,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和提升。而赵老师的课中,这种不断吸取名家养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建议教师也要注意细微之处,在教学站位时要让自己的目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对话是交互的,多维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吴老师提出老师们需要关注文字,关注文学,关注文化。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因,因此我们要多关注文本的同时,也要着重关注文言文中的文字以及隐藏在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讲座临近结束时,吴老师发自内心呼吁:观摩模仿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最佳路径之一,现在的年轻教师比当年的我们幸福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这让街道学校的老师也拥有了高平台、高起点。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和持续力。这些都要求新教师要多学习语文名家的教学技巧,汲取名家教学经验,总结前人的教学方法,提升文言文教学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无论何时都不能停止学习,教学要多练多磨,当危机来临,要勇于面对,不能回避危机,用心对待每一次课堂,与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