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5/3/9 16:04:49阅读数:1268作者:柳世清
编号:
课题名称: 名校引领下的新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典例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名校引领:就是借力名校的影响、资源,复制或借鉴名校办学模式,在名校的引领帮扶下快速发展。引领的范畴不仅包括办学的思想、理念、模式,还包括社会资源、师资力量,甚至直接物资等全面的帮助。 新校:新兴学校,办学规模较小,教师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多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它包括教师的配备、教师内在修养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等方面。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成长的充分条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关键的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典例研究:就是典型案例研究,此课题中具体是指两个方面:教师队伍类型的典例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教师成长的典型策略和典型个案研究。 名校引领下的新校教师队伍建设:集团化办学、托管式办学、一体化办学、名校办分校是均衡教育的有效举措,也成为一种新的办学潮流。新的办学模式绕不开的核心是“名校引领”。在名校的引领下新办学校的发展会搭上名校的顺风车,借力驶上快车道。在教育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作用不可或缺,必须建设一支成熟稳固能干会干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过程。
我们基于学校的实际认为,我校是一所名校的分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名校的引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一个台阶,一块跳板。从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来巩固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从而建设能干、肯干、会干的为学生发展的必要力量。此课题的提出,意在通过教师队伍类型的典例与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成长的典型举措的研究,探索名校引领下的新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健康策略。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老话题,国内外许多学术部门都有相关的论文,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实施方案。在“研究型”、“学习型”、“德行”和“结构优化”等方面研究出一定成果。但对名校引领下的新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尚不多见,至少还没有见到比较成熟的理论、实践的指导性成果。 综合文献,我们认为:名校引领下的新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典例研究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泛研究。此研究是基于他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的研究,是在他人研究得出的策略、范式等基础之上的深度研究。 此课题研究价值: 集团化办学、托管式办学、一体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一批新欣的办学模式正在涌现,新事物的出现就需要新的研究,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支德厚业精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得以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据此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着焕发青春的意义。 对理论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教育理论研究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工作范畴,教师队伍的构成、管理、走向都是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此项研究对教育理论的充实、完善、优化皆提供了研究的支撑。 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此目标,教师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发展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教师成长具有深远意义。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正相关的,教师的成长会带动学生快速成长,学生的成长对教师的成长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师的成长应以学生成长为背景。 对学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学校得以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特别是一所刚刚开办新兴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需要。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名校引领下新校教师个体成长的轨迹;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支的合理化的优秀教师队伍;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策略,发现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
研究内容(子课题): 1. 名校引领下的新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名校内部固有资源的共享。 (2)名校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 (3)新校特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新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新入职(三年)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非骨干青年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名校引领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实施途径、策略、方式的典例研究。 (1)名校办学思想对新校教师教育理念影响的探索。 (2)名校教师团队对新校教师成长正面辐射的研究。 (3)浸润式互动方式对新校教师成长促进的典例研究。 4. 名校引领下新校教师个体成长轨迹的典例研究。 (1)新入职(三年)教师的个体成长轨迹的典例研究。 (2)非骨干青年教师的个体成长轨迹的典例研究。
研究重点: 1.名校引领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实施途径、策略、方式的典例研究。 2.名校引领下新校教师个体成长轨迹的典例研究。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鉴于本校是名校的分校,与名校之间联系比较紧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开展,虽然刚刚开办,年轻教师居多,但教师队伍具有急需引领、易于打造的特点。本课题最主要的研究方式是典例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教师队伍素质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整理出新校教师队伍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名校与新校的有利资源,通过名校办学思想对教师的影响研究,名校教师团队对教师的正面辐射研究和浸润式互动对教师成长促进的研究,努力探索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实施途径、策略和方法,通过对新校教师个体成长轨迹的典例研究,努力找到教师成长的捷径和规律,提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策略,以期发现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方式和机制。 此课题研究周期约为三年半(2015年1月—2018年6月),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筛选法、典例研究法等。
一、第一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筛选法。 通过专家引领、文件检索、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名校等方法,了解名校与新校可以共同利用、共同开发的固有和潜在资源,挖掘各自的特点所带来的机遇和资源,为后面的全面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比较法和统计法。 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教师队伍素质的现状并作理性分析,学习“教师结构优化原则”。对国内外教师结构优化特点、方法做比较研究。根据教师队伍现状的特点,确立典例研究对象。
三、第三阶段(2015年5月—2018年1月)主要采用观察法、归纳法、分析法等。 对所确定的新入职教师与非骨干青年教师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观察,从德能勤绩等多维度入手,充分利用名校的有利条件,与名校名师进行师徒和“1+X”双结对,定期、定点、定人、定主题的展开研究。同时,选定参照对象,充分开展对比试验,寻找研究对的成长轨迹。对他们成长的轨迹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寻找捷径和规律。
四、第四阶段(2015年5月—2018年1月)主要采用典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 名校办学思想对新校教师教育理念影响的探索。 紧密联系名校,充分学习并领会名校的办学理念,让先进的理念对新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正面影响,并将名校的引领下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 2. 名校教师团队对新校教师成长正面辐射的研究。 充分利用名校的优势,以与名校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师徒结对、打造首席教师等多种形式,通过专家培训、视频学习、理论考试、行为反思、课堂教学、技能展演等多种途径,对新校教师的成长进行正面辐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在行动研究中探索途径,归纳策略,总结经验,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改进,用改进来促进研究。 3. 浸润式的互动方式对新校教师成长促进的典例研究。 充分利用名校分校的优势,采用共同备课、共同教研、师徒跟岗、两地同步等多种“浸润式”的互动方式,用典例的研究的方法,重点关注,积极寻求引领,通过行动研究和归纳研究,探索教师成长的特征、途径,洞测教师的发展趋势。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五、第五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主要采用总结研究法。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 1.有了名校引领,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快速而有效,有章可循,能在名校的“光环”辐射下很快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2.新的办学方式只有名校与新校有实质的内涵迁移,新校办学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突破。 3.队伍建设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办学思想的影响、专家引领、团队协作等外界的力量。
可能的创新之处: 1. 对集团化办学、托管式办学、一体化办学、名校办分校这一新领域的“名校引领”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充实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 2.教师成长轨迹的典例研究为教师个人成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参照样本。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教师素质现状调查问卷 |
调查问卷 |
2015.7 |
教师素质现状调查报告 |
文本 |
2015.7 | |
《教师基本功展示录》 |
视频 |
2017.1 | |
《彩虹——教师整张记录袋》 |
记录袋 |
2017.12 | |
最终成果(限3项) |
《为了明天——教师素质汇演》 |
汇报演出 |
2018.6 |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实施的途径、策略、方法 |
论文 |
2018.2 | |
《插上腾飞的翅膀——<名校引领下的新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典例研究>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8.6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开拓型的名师主持。课题负责人具有先进的科研理念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曾负责主持过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管理和组织能力,成功组织开展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和市级规划课题研究表现突出,皆取得圆满成功。个人课题多次在市级立项并展开研究顺利结题。连续三届区级学科带头人,在领域研究中有较大的优势。
多触点的基础研究。此课题在申报之前学校就开展了预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掌握了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信息,为能更好更深入地开展研究,在课题预研究过程中,学校遍访诸多名校,了解了相关信息,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重复研究,无用研究和低效研究的误区。
团队型的研究队伍。学校有一个具有较强改革意识,热心课程改革的领导集体,有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热心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既有负责学校教科研和教学的副校长、科研主任、教导主任,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充满教学热情的年轻教师,教师层次立体化,教学年龄结构合理化,专业对口互补化。
实效型的科研制度。学校有健全的教科研管理制度,讲究实效,从人事配置到过程管理,从考勤到考核,从研究的时间到研究的地点,一切为科研做好保障,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学校每月均能结合课题研究具体内容组织各类学习、沙龙、研讨等活动。
专项型的经费支持。每学年均有专项的教科研经费,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水平。对在教科研方面做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
此外,为确保研究中能保证新信息的来源和研究理论方面的引领,学校还聘请了一批教科研顾问,他们不定期来校进行指导,使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恰当,较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