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学之有道,习之亦有方——教育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19/10/25 17:23:30阅读数:1227作者:李娜


学之有道,习之亦有方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3日午,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语全体教师在游府西街小学宁校长的带领举行了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皇甫海燕老师精心准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该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树多,再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好相关物产。课文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小兴安岭的美。课文每个季节都抓住树这个主要景物写,还抓住其他极具季节特点的事物来写,教学中皇甫海燕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写法特点,并进行了模仿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皇甫海燕老师通过读一读,圈一圈,想一想,讲一讲等方法深入学习景物的特点,感受景物的美。同时引导学生在对比读的过程中体会用词的精准。

 图片1.png

课后,老师们在一起对该课进行了研讨。
    首先,皇甫海燕老师向大家阐述了自己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本课的每段开头都很有特色,可以利用这样的关键词句帮助理解一段话。课后习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体现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基于这一语文要素,教学点锁在借助抓关键词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还有不少句子中的词语运用精准,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读一读,圈一圈,想一想,讲一讲等方法深入学习景物的特点,感受景物的美。同时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在对比读的过程中体会用词的精准。
    随后,皇甫海燕老师提出了实际教学中所产生的困惑,宁校长针对皇甫海燕老师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她指出教学中应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关键词应凸显主问题,而课时目标应紧扣单元目标,从整体出发,本课应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图片2.png

 一、感受美的情境
    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此处的别样美丽。教师展示小兴安岭的风景图。图文结合,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配合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再次朗读,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轻松,很投入地理解了"抽出""浸"等难解的词义。并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不同景物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不同季节的特色,真切地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之美,草木繁茂的夏之美,秋天,果实累累的秋之美,冬天,银装素裹,雪景壮丽的冬之美。仿佛随着季节的变化,树海也在变换自己的装束,打扮自己,通过读文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有感受才能有感而发,这也是写作的第一步。带着美好的体验,对春天的小兴安岭一一展现,学完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找出代表着各个季节不同特点的景物,接下来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一段,这样把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也就落到了实处。
    二、积累美的语言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因此文本里美的语言值得我们好好赏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美的语言。在对“春天的小兴安岭”的描写中,动词是一个重点,无论是“抽出”“浸”还是“照镜子的小鹿”,都着力展现一幅动态的画面,以此写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而在“夏天的小兴安岭”的描绘中,主要是各种叠词的运用,以凸显夏天的繁盛之美。教学生阅读课文,是通过字、词、句来理解内容,同时又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从阅读讲,抓字、词、句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是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作文讲,阅读课中抓字、词、句教学,又是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字、词、句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一定的词句积累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重现这种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字词句时要联系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字词句问题,及时地加以点明。在词句的教学中,在理解的同时抓运用,多进行模仿练习。

图片3.png

 

 

上一篇:如何更好的说课----数学组二级培训
下一篇:坚守课堂展风采 不忘初心促成长 --体育组教研组长会议二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