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3/18 10:16:27阅读数:1157作者:仇丽媛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仇丽媛

2014年12月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看到了在书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

    班级里会有一些困难的学生,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他们,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我总是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教育学生应该得学会怎样去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到尽量少批评学生,对于非常调皮的学生跟他谈心交流,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理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护同学、爱护自己,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

    读完李老师的书,懂得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上一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下一篇:《现场与背后》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