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4/9/27 0:00:00阅读数:1427作者:学校管理员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文/管清伟
看完“第56号教室”这本书后,我的心灵有很大触动,雷夫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思绪万千,的确!我敬佩雷夫,敬佩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中对我们教师做了一个明确的解释:我们不要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而是要努力成为一名职业教师。雷夫,就是一名职业教师,他爱自己的职业不是因为能得到多高的报酬,而是因为因为他对教育的爱。
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了我几点启示:
1. 以信任取代恐惧
我们会听到许多家长会这样说:“我们孩子谁也不怕,就怕老师。”听到这样的话的老师,一定从心里有一种自豪感,当然我也包括在内。我那点小小的自豪感仅仅是因为我让孩子怕我了,我的教育成功了。其实这正是教育的可悲之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雷夫打造的是“无恐惧教室”,用师生之间的信任代替了学生对教室的害怕,有时候这种信任的建立,使得师生之间关系更稳固,不管教师在不在学生身边,他们之间的信任会一直在,这样的话,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就会成为学生的内驱力,孩子们就不会直听着老师的脚步声过日子了。不过,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足够的耐心建立起这种信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依靠的肩膀。耐心地等待学生对你的“害怕”变成“信任”。
2、我们要有耐心,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
我们教师有一个通病,就是“大嗓门”。有时候觉得只有声音大了,学生才能听得懂,只有声音大了,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可是在56号教室里,尽管有时孩子们的淘气让雷夫老师很生气,但是雷夫老师知道大喊大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不如抑制自己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另一方面,教师给孩子什么样的刺激,就会使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对他友善,他也会对你或周围人友善,你对他大喊大叫,怎么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呢?结果会弄得老师自己身心俱疲。
3. 身教重于言传
我一直也这样认为:要孩子们去做什么?去学什么?,我们老师应该先让孩子们知道他们能做到、能学会,然后我们老师要身体力行、亲临其境,告诉学生老师已经做到了。请我们想象:“如果我们老师都做不到,怎么能让学生做到?如果我们老师自己不爱学习,怎么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如果我们老师自己不爱教学,怎么能让学生爱上课堂?如果老师自己不爱锻炼,怎么能让孩子们重视体育……”
4、我不是一名优秀教师,但是我是一名很努力的教师。
雷夫老师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为他的学生都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最后却能考上哈佛这样的重点大学。许多人觉得他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可是他自己却只觉得自己是很努力的老师,并且教书几十年却依然能保持一棵积极向上的心,我想这就是源于他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吧。这也是我们中国一句话叫:“干一行,爱一行“。不想成为名师,不想很优秀,只是脚踏实地的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把他做的最好,并且终身愿意为之付出。这就是雷夫老师成功的关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也许我们有时感叹自己的渺小,自卑于自己的不足,但是我们只要勤奋,只要肯思考,肯定能超越昨天的自己,坚持下去,我们也会像雷夫老师一样,收获颇丰。
书,还在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畅游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