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8/4/10 8:41:33阅读数:1050作者:史伟琴
个人课题的研究一直是一线教师难啃的“骨头”,为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东郊小镇小学在4月9日下午在一楼报告厅进行了一次我校青年教师成功经验分享活动。
第一个环节是两位讲述自己鱼孩子的教育故事。顾瑶老师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只想做‘中等生’的孩子”,讲述了她和班级中一位“我不要”孩子的故事,不要听话,不要写作业,不要一百分,课堂上跳来跳去。顾老师从一开始的批评渐渐尝试着去换成奖励,表现好可以当小组长,可以当数学课代表!顾老师用她肯定的方式一步步改变了这个孩子,告诉了我们: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学校从来不缺乏调皮的孩子,但偶然间他们又会是温暖的天使。一个“小皮猴”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曾温暖了沙艳文老师的心,当她在走廊值日,冻得直跺脚的时候,“小皮猴”问:“沙老师,你冷吗?”得到答案后转身就跑进了教室,拿出了自己的跳绳“沙老师,跳跳绳就不冷了。”就是这些无意中的小事总会温暖着老师的心,所以,顽皮的孩子也有他细腻的一面,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关注他们的闪光点。
第二个环节是青年教师刘小梅做个人课题经验分享。本次活动培训的主讲者是我校一名青年教师刘小梅,她虽然工作年限不长,但已经在教科研方面有了一些成果。刘小梅老师慷慨地分享个人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心得,她认为申报课题最重要的,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而不是“假”“大”“空”。那什么是课题呢?刘老师言简意赅的替大家总结了一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初次接触的老师们不再迷茫。接着,刘老师用三圈理论,生动地告诉老师们如何选题,你喜欢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别人希望你做什么?三者的相交处即是你应该做的课题!然后刘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并推荐了几个资料获取来源,如教学实践、教学思考和期刊文献,其中一个网站非常值得大家去浏览学习,即南京教育期刊硕博论文库。
从刘老师的经验中,我们明白了,做课题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注重于“做”,而不是任务。相信每位老师此次都受益良多,在之后的教研道路上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