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智慧入轨 借力强师 聚智提质

发布时间:2014/9/5 0:00:00阅读数:1482作者:学校管理员


智慧入轨 借力强师 聚智提质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东郊小镇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年是东郊小镇小学开办的第一年,也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起点。围绕新学校的工作重心“智慧入轨 借力强师聚智提质”,本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以务实为根本,强化师资的培训,全面铺开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同时拉手游府西街小学,坚持“科研引领、学生为先”,“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游府西街小学主持“十二五”省重点资助课题“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子课题的研究,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课题研究的培训,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推动我校教育研究迈上新台阶,大力提升学校教科研管理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支持计划”。

学校与游府西街小学牵手,积极参与游府西街小学主持“十二五”省重点资助课题“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子课题的研究,在此课题的众多子课题中,我们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支持性课堂”研究,以课堂为抓手,让教师经历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学会研究时有所收获。本学期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整合学校资源,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工作效率,让学校主力工作得到强化,集中精力,整体推进,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切实发展。

2、强化制度,“用心”促进“教师成长”。

新的学校有着许多年轻教师,他们对教科研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还缺乏教科研的方法,对他们的培训不仅仅靠辅导,更需要合理的制度建设,“软硬”两手抓,既加强学校教科研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又不断改进教师培养的多举措。本学期,学校将联合域外名师和游府西街小学的优秀资源,对教师进行一轮新的培训,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师的年龄、水平等特点,量身定制了一套培训方案,于八月开始对全校的行政领导和教师展开全面培训,让培训常态化、全员化。让教师通过“道德讲堂”、“教师读书沙龙”等形式提升科研水平。特别是针对学校教师年轻化的特点,着力办好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学期初即制定好主讲人员和主题,学校中层以上每人负责主持,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和专业水平。

与教务处密切配合,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讨”紧密结合,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1+X”项目等,在对教师培训的同时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3、不断深化,“逐级”完善“课题引领”。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因此课题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学期,学校与游府西街小学牵手,积极参与游府西街小学主持“十二五”省重点资助课题“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子课题的研究,在此课题的众多子课题中,我们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支持性课堂”研究,我们将从课程入手,多层面推进,逐步展现课题成效。

培训教师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个人课题。加大个人课题的管理力度,鼓励青年教师人人申报市级个人课题,教科室加强辅导,力争一批青年教师的南京市级课题得到立项,让青年教师从中得到实际帮扶效果。

 4、细化考核,“量化”提升“科研实效”。

教师的工作实效直接影响科研实效,绩效工资后的量化考核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绩效考核与平时工作挂钩,与科研成果挂钩,用绩效考核这根杆杠调动教师平时工作的积极性。为提升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我们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以人性化的影响为方式,配以“师徒结对”、“目标量化”等帮扶、考评措施,激励教师发挥最大效能。

三、主要措施:

(一)常规性管理与学习

1、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与职能。

新建的学校,教科研的管理队伍也急需建设,只有形成教科研管理体系,明确其职能,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努力做到在校长室的带领下、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与监督下,通过各课题组长与科研员的协同工作,实现教育科研理念的沟通、过程的延续、成果的分享。建立一支教科研骨干的队伍,安排他们深入到各个课题组中,协同课题组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定期检查教师们的读书笔记,参与教师教科研方面的考核。

2、规范课题研究例会制,加强对各课题的研究指导。

课题研究是一个常规性工作,它应该渗透到我们工作的每一寸肌肤之中,如同教学研究一样,它也需要定期的交流与提升。本学期,首先对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教会年轻教师学会做课题。

为了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对课题组长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要求:

(1)学期初制定课题学习计划,学期末写好一份课题研究小结。

(2)开展学习研究,每学期都要通读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完成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或一篇课题研究案例、一堂与课题紧密相关的好课展示。

(3)认真收集整理课题组成员学期末上交的课题观摩课教案、课题论文,对比分析及课题小结等材料。

3、拓展学习途径,提升教科研队伍素质。

(1)要求教师主动读书,推荐书目与自选书目相结合,要求教师每月完成“一摘抄、一随笔”的个人学习成果。随着学校网站的建成后,还将实现阅读无纸化,在学校网站上上传阅读成果。

(2)搭建科研平台, “青年教师发展学校”是青年教师得以历练的好场所,通过“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等多个平台展示教师思想、才华。在这里,他们畅所欲言,思想碰撞,在专家的引领下,师德、专业都应得到升华。

(3)“读书沙龙”常态化。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宁静,“阅读”带给大家的那份闲适是心灵的一剂缓释剂,在纷繁复杂、充满竞争压力的今天,我们的心灵需要一个世外桃源。“悦读沙龙”的常态开展非常必要,我们提出一个月一次“读书”活动的计划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个心理调试的空间。

(4)“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必不可少。本学期,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1+X”计划等形式,加大对老师的轮训。与牵手学校游府西街小学适时互动,组织教师去游小听课学习,邀请游小名师来学校送教。学校还将会针对老师们的要求,认真安排邀请专家走进校园指导实践研究、传递新鲜理论。

(二)课题的开展与研究

1、个人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提升教师素质。

对于一所新的学校,继续加强个人课题的研究指导是当务之急。

首先,对于个人课题的认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个人课题不是说一定要立项了才要“做”,而是应该常态下人人都做的事,让每个人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去工作。

其次,个人课题三级管理。个人课题的研究同样需要辅导与管理,学期初组织教师集体申报,除了申报成功的市级、区级课题外,其它都将落入学校级别当中去,同样评价、同样管理。

最后,加强对教师个人课题的方案撰写、过程指导、结题监管的力度。本学期我们将在送交材料前邀请专家针对每个课题进行指导、修改,力争有更多的课题申报、结题成功。

2、学校课题研究深入浅出,开创育人新篇。

学校积极参与游小课题研究,对于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我们抓住“末班车”机会,力争有所收获。

(1)加大计划性。组长要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研究任务,做好研究计划。

(2)加大管理力度。在组织上要多一些方法,活动研究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切实提升研究实效。

(3)加大总结力度。严格督促老师做好研究的及时总结与提升,并采用得分制进行研究考核。

(4)加大材料整理力度。一学期结束上交的材料要随时整理,避免缺失。

除常规性要求外,我们还将整理学校特色,努力开创自己的科研特色。

(三)教科研考核与监督

教科研考核一直以来都是推进教科研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本学期,学校将严格考核。因此,针对学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如下设想:

1、及时月考核。

随笔、笔记规定每月25日前必须完成,过期不候。

2、认真科研考核

作为绝大多数的年轻教师,必须努力撰写个人论文,特别是“教海探航”“师陶杯”等含金量高论文赛事必须积极参与,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学校将对论文和课题进行考核。

 

四、日程安排:

9月:

1、完成教科研计划,参加区教科研会议。

      2、各课题组组长完成课题研究计划,并进行大组交流。

      3、各课题组集中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活动。

      4、组织市、区个人课题申报工作。

      5、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

      6、检查教师随笔和网络教研日记。

10月:

1、各课题组开展常规活动。

       2、检查教师随笔和网络教研日记。

       3、统整个人课题,并结合个人课题开展教研。

       4、科研主题培训。

11月:

1、各课题组开展常规活动。

       2、个别课题中期汇报。

       3、沙龙:我的读书故事。。

4、检查教师随笔和网络教研日记

12月:

1、课题组各子课题开展活动。

       2、安排课题研究专家培训。

       3、整理研究成果,为学期总结做好准备。

       4、检查教师随笔和网络教研日记。

1月:

1、各课题组完成学期末的整理与总结。

       2、收集课题研究材料。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4、参加区科研总结大会。

       5、完成各项科研考核。

       6、检查教师随笔和网络教研日记。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教科室

 

                                                2014.9.

上一篇: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研训计划
下一篇:牵手游小之师徒结对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