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研修班寒假随笔(三十)

发布时间:2018/2/22 20:54:53阅读数:1120作者:史伟琴


教师期望vs学生智力发展

——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有感

“皮格玛列翁”效应略有耳闻,但也仅仅停留在“知道”教师期望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层面。那么,作者是怎样证明这一观点的?事实上到底是怎样,还需认真阅读这本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他们认为教师期望与学生的智力增长有着某种神奇的联系,即“那些教师期望有更大的智力增量的儿童比那些教师没有给与特殊期望的儿童显示出更大的智力增量”。

他们是如何证明这一观点的?这两位心理学家在有1-6年级的奥克学校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实验,“谎称”奥克学校有20%的有智力激增潜力的儿童,并事先给教师一份含有特殊儿童的名单,其实这些都是研究人员随意排列的。在为其两年的研究中,发现在第一年中期望效应显著,那些“特殊”儿童获得智力增长超过了普通儿童的智力增长。同时,还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二年级的儿童期望益处显著;男生在言语IQ方面,女生则在推理IQ有很大提升;最大期望益处是中轨儿童,并非慢轨儿童。            

教师期望如何影响学生的智力增长?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推测:教师可能借助她说的话,借助她说话的方式和时间,借助她的面部表情、手势以及也许借助她的触摸,就把她期望理智成绩有所提高的信息传递给那些实验组的儿童。之后的“教师如何传递期望”研究与之不谋而合,温斯坦发现,对低成就学生的表扬在性质上不同于对高成就的表扬,给与低成就学生的是更大的帮助与条理性,给高成就学生更自主的学习环境。库伯认为,高成就学生受到的表扬与批评总是直接反应了他们的努力,低成就学生有时也受到表扬或批评,但这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希望控制他们的公开交互作用,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努力程度有关的原因。也就是说,教师期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给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识,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渐渐符合了教师的期望。

    一份“虚假”的“特殊”儿童名单,让教师们对这些儿童产生了积极的教师期望,从而投入更多的教育热情,更多的教学指导,最后让这些儿童的智力获得更显著的增长。也许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到底什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教师自身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让我们把积极的期望通过我们的语言、表情、情感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时刻修正自己消极的期望,慎重对待身边的低成就的学生,不管是课堂之中还是课堂之外。

                                                                                                                                                                                    史伟琴

                                                                                                                                                                                2018.2.22

上一篇:研修班寒假随笔(二十九)
下一篇:研修班寒假随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