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8/2/3 16:26:15阅读数:1007作者:史伟琴
爱满天下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陶先生有一颗伟大的爱心,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全体学生身上。
当然,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我们教师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化。有些教师爱心淡薄,学生犯错误时,他们不是用爱的力量感化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把教育工作简单化,总是希望通过“罚”学生,强迫学生一下子变成好学生。
爱也是要讲究方法与途径的。爱的达成,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道理并不深奥,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正是我们要重新确认并发扬光大的教育智慧。学会赏识,学会爱,我们必须做到:
在给予学生“爱”之前,要对学生有充分的理解, 所谓对学生的理解,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索,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但我们今天的一些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认为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受教育者,至于学生愿不愿学,喜欢学什么,就很少考虑了。这种对学生缺乏理解,漠视学生主体性,无视学生创造力的做法。这样的氛围怎么能产生“爱”呢?
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人格是对等的。孩子身上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许多灵性的东西。虚心向孩子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更是教师成长的良好方法。
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要求自己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儿童的潜力是那么大,怀疑、失望、生气,只会使我们失去相信的力量,失去教育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爱,就会成为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更能成为一种可以触及心灵的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了这样无私的爱,才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师生之间才能以诚相见,教师的教育才能因为爱而更有效。
马星星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