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制安全>>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4/12/3 8:01:01阅读数:204作者:谷立军
【国家宪法日】一起学宪法,提升法治素养——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宪法知识宣传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2.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等内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1.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2.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至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议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
2.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3.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
4.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正当权利等。
6.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1.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不同。宪法规定,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一般法律提出法律议案的主体则要宽泛得多。
2.通过的人数不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一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公布的机关不同。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公布。在实践中,四部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大公布的。而依据宪法和立法的规定,普通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
7.增强自我法律意识
1.自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常怀一颗敬畏法律的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纪守法。
2.观看法治宣传视频或电视节目,增长法律知识。让规范的法律指引我们前行,让生活和工作有条不紊。
3.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和志愿活动。知法、懂法、护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亲爱的同学,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共促社会和谐,共建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