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读《此案彼岸》有感

发布时间:2015/4/23 9:25:40阅读数:1210作者:马星星


读《此岸与彼岸》有感

靳谦

2015年4月21日

    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一幕幕再熟悉不过的课堂片断交织构成了这本书的主体。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我也在日常工作中反复接触了书中所描述的哪些场景。我也有思考,可思考的不够深刻;我也在记录,但记录的却不够有条理。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方法和途径我们每个人都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很多人都难以坚持。阅读了此书,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贲老师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被他那种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所打动。

    贲老师1990年毕业参加工作,先是在规模为6个年级、6个班、9位老师、180名学生的农村小学工作,后来调到有70多个班级、近200多位老师的县实验小学工作,再后来又调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7年,先后亲历了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城市小学的教师生活。——去年毕业,工作于现在的东郊小镇小学,全校师生不足400人,同样也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平凡的岗位上,刚毕业时的理想也许都被磨灭了。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做着平凡的工作,教书,育人,而贲老师就能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他把坚持看成一种责任,

    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却有着同样的做教师的滋味——繁杂、忙碌、辛苦、疲惫,这也许是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生活的写照。贲老师这么多年的坚持让我感到无比钦佩,《此岸与彼岸》让我我深深的体会和感应到了一位教师的朴实,一种思想的沉着。所谓的人生的追求,莫不如贲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反思,链接着现实与理想,关注现实,指导未来。”很多教师在教授万每一节课之后都会写教学反思,但是真正又有多少人是用心对待,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呢?而贲老师却在认真、执着中不断反思自我、超越自我。

    书中说道:“教学生活的曲折,丰富,耐人寻味,我们要扎根现实,又创造性的追寻理想”。“行动,反思,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多了激情,多了智慧,多了艺术,多了创造,”是啊,教育中的美是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的,是要用行动来彰显的。贲友林老师正是因为每一天都在认真记录着课堂上的精彩,教学设计中的失误,才有今天的成就。我想:记录是应该是一种美丽的沉淀,是最朴实的积累。敬佩、自愧之余,我们更需要激励更需要奋进,他的教学之路,教学行为的确影响了我。我佩服他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不足。他提示了我如何看待教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兴趣,爱好,更是责任。对孩子负责,对教育负责,更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贲友林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优秀教师的指导、朋友的帮助、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更是他一直勤奋努力的结果。所谓“知行合一、追求卓越”,认真地准备每一节课,认真地对每节课做深刻细致的反思,认真地记录下每节课中学生的闪光点与自己教学的遗憾。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人生是一次次的“摆渡”,每一次摆渡都是此岸到彼岸的跨越。人,不能永远停留在此岸,只有此岸,也就无彼岸,也就无跨越,否则,生命就会停止。贲友林的人生中永远有彼岸,而且永远在瞭望对岸。这就是一种眼界,就是一种追求。这也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所要理解并贯彻在自己工作和学习中的。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像贲友林老师那样,以更为真诚细腻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去对待每一节课,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协助者,激励、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以教师的创新去激励学生创新,去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成功,去探索问题,学到的不只是课文,而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人生态度。

 

 

上一篇:[原创]东郊小镇小学开展青年教师演讲活动
下一篇:《此岸与彼岸》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