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6/15 18:40:32阅读数:1026作者:刘苏悦
解读目标之变 引领教学转身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备课组学习新课标系列培训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课堂中的言行纲领,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对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厘定方向、研制内容、遴选策略、实施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深入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板块的新变化,明晰未来教学的新方向,在东郊小镇小学教务处的组织安排下,近期,各学科备课组通过集中观摩微课视频的形式,开展线下研讨活动。
镜头一
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5月26日下午,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英语学科负责人卢子美老师的组织安排下,东郊小镇小学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关于英语新课标解读的线上研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的讲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
程教授从新课标制订的背景意义、课标的核心素养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思想分析、布鲁姆认知层次观、英语学科考试与评价改革等几方面对新课标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解读。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制订更人性化:基于英语学科素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础,更加强调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更加注重了英语学科的实用性。
镜头二
为了促进教师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切实把课程目标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助力“双减”落地,2022年6月13日下午,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低年级数学备课组以集中学习的形式开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组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我们要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组认为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需要我们把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学生联系起来。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让数学学科育人在课堂生根。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我们唯有细细去研、细细去读、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密码,成长的密码。
三年级数学组老师们认为新课标中反复提及的“整体性、一致性”,对我们启发比较大,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其所以然”,明白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抓住了统领性概念,就可以拨开笼罩在数及其运算表面的层层面纱,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知识的本源性、一致性与整体性。
新课标强化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优化了课程内容,课程安排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数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深入研读,老师们清楚认识到只有教师自身观念不断更新,素质稳步提升,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未来人才。今后,备课组将积极探索新课标学习的新形式,不断增强全体数学教师解读新课标、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能力。
镜头三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遵从2011版课标的基础上,对目标分类进行了归类、重组,对“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也进行了一定的微调。这些变化不仅契合了新课标倡导的思想和理念,更顺应了当下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研读新课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张茜老师的策划下,语文组发挥团队的力量,分别形成了以“总目标梳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和“梳理与探究”为主的五大研讨团队。各团队在研读新课标文本之后,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各成员不仅横向聚焦新旧课标的不同,并且从纵向角度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解读。茅玲燕校长对每个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肯定,并同时给予了相关建议。大家对新课标中关于“总目标”的解读和“学段目标”中各个板块的内容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方向。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作用,增强了教学的指导性。通过此次教研,老师们提升了理论认识,明确了教学改革新方向和高要求。“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夕,愿君常磨砺,拾级层层递。”
撰稿:张茜
校对:刘苏悦
审核:茅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