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1/5/14 8:13:04阅读数:1087作者:东郊小镇小学
为进一步深化对教学语言的理解和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021年5月13日,全区一百多名语文老师齐聚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共赴一场“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的教研活动。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周爱华老师、东郊小镇小学校长茅玲燕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分为课堂观摩和研讨两个环节。
第一节课,东郊小镇小学刘苏悦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漏》。该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刘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找到故事的主人公,通过抓住老虎和贼在逃跑过程中心理变化进行指导朗读,学生们在朗读中进一步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性。
第二节课,东郊小镇小学的王雯雯老师执教五年级《牧场之国》,她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有的“绿”,朗读感受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然后以问促读,围绕核心问题“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进行教学。王老师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更是指向语境,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真正的荷兰”是自由的,悠闲的,宁静的。
离开了牧场之国,东善桥小学的虞文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虞老师首先关注了课题中的多音字“缝”的读音,又关注了“裁”这个字的书写,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急性子”和“慢性子”,吸引学生去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她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事的生动和有趣。
最后一节展示课是由将军山小学的赵清老师带来三年级的《宇宙的另一半》。课的开始,赵老师的示范朗读就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教学中,她抓住“汩汩流淌”四个字,以识促读。在她的教学语言引领下,学生们走进了宇宙的另一边,探寻其中的奥秘,领略了想象的魅力。
四节课后,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周爱华老师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进行总结,她指出四位老师的课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问的少,读得多,老师们带领学生充分经历了读的过程。她还指出阅读教学,阅是读,读也是读,在这四节课中,老师们教学中的各种设计、点拨和评价都是指向学生的朗读,这种基于学的教学语言才是有效的。活动最后,周老师总结了指导朗读的方法:以读促读、以问引读、以评促读。今天的活动日程虽然短暂,但留给每一位江宁小语人的是更多新的思考体会,相信我们会在小语教学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