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0 13:47:13阅读数:1116作者:李娜
父爱无声,难掩深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信,因为没有外界的干扰而呈现人生的常态,信手写下即时即刻内心所想,流露出真实情感。而家书,因为在交流中无须半点防范心理,更为真切、自然和诚实。读《傅雷家书》,就像是聆听傅雷先生与爱子促膝谈心,时不时为其中真情献上滚烫的泪水。
细读家书,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一句“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挫败使人痛苦,却少有人利用挫败的经验修补自己的生命。若要悟得这番道理,需要一位心灵挚友给予点拨。对于傅聪,傅雷先生就是他的心灵挚友。
傅雷先生一生学识渊博,磊落光明,积极进取。
他将自己严谨的为文之风用在对傅聪的教育上。傅聪幼时,傅雷先生本想让他向自己那些擅长绘画的好友学习绘画,但当他发现傅聪对音乐更感兴趣时,及时地调整学习的方向,从此严格要求他每天练琴两小时,傅聪幼时顽劣贪玩,他便亲自督察指点。
傅雷先生深知,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和物质需求,更需关注孩子待人接物的仪态举止和心理健康及思想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一封封家书中,既谈“阳春白雪”: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和中国唐诗宋词以及瓷皿刻画的妙处;又谈“下里巴人”:进门脱大衣时要把丝围巾也脱掉,不要将双手放在上衣的口袋等等。
细到极致的教诲,如清澈的泉水浇灌了盛名之下的傅聪滋生的傲气。他说:“孩子,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这份父爱被包上坚硬的外衣,温柔地印刻在血脉里,无声的守护者孩子,触摸不到,却又无处不在。它化为行行文字,纸纸家书时,字里行间,都是关于这份爱的解答。
不仅是傅雷先生,许多父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严苛的方式诠释这份爱。以傅雷为代表的、我们上一代的中国式父亲们,他们承担了教育中的严格苛刻,也曾不被儿女理解。而后,数载光阴,小小少年自然成长,父亲的心终于软化,从严师变作了慈父。
这一沓一沓的家书,便成了牵连起一家人的纽带。满载着温情与挂念,穿越水波,来到游子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