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德育之窗>>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9/6/14 8:49:53阅读数:2594作者:史伟琴
草长莺飞正当时,一杯清茶话教育。6月13日下午,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全体成员于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精彩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为“不怯场,让孩子爱上公开课”。沙龙由史伟琴老师主持,以闵雪、李娜等八位老师以及现场随机抽取的两位老师为主要参与成员,其他现场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台上老师进行交流。
沙龙以李娜老师关于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差距为起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李娜老师针对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学生在公开课上参与度不高,那常态课是否参与度高,是只有到了公开课参与度不高,还是公开课常态课都参与度不高。李娜老师的问题也引发了现场老师的深思。谷立军老师从师生关系出发,提出孩子怯场与否,与老师是紧密相连的,同样,孩子的状态也会影响到老师。体育课,孩子都是散开的,小孩一玩起来心一散,上课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老师的组织能力,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的时候出现学生怯场,或者公开课课堂效果不好,身为老师也应该思考是不是我们上课的方式、形式、组织方法等等出现了问题,再加上学生可能本身就有一点拘束,造成了课堂死气沉沉,最后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课堂。
关于公开课怯场,陈美霞、王曼等老师也从多角度展开了探讨。首先是学生。学生参加的大型活动比较少,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上课,而且现场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会紧张,每个孩子都想表现好,有些孩子可能害怕回答错误,所以不敢举手,情绪传染,课堂气氛就没有那么活跃。第二方面是教师。公开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配合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公开课教师也会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情绪传染,教师紧张,孩子们也会紧张。王曼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对“怯”进行了解读,“怯”指的是对公共演讲的恐惧,它是众多心理恐惧之一。最早迹象出现在儿童期,而其形成是在青春期。这种心理因素有先后天原因,始于个别的或者多次的导致心理创伤的经历,部分孩子会因为曾经的挫折而产生“怯”的现象。
就如何去打破“怯”这个问题,汤海珍、闵雪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办法。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教师要的不怯场的课堂就是上课学生能坐坐好,注意力集中,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或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大声要响亮。那就可以把这些好的点作为每节课的课堂条例,以浸润的方式,从点滴细节处慢慢改变。对此,闵雪老师也提出,在低年级阶段,给孩子立好规矩,是十分的有必要的。
沙龙的最后,也有老师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怯”虽是害怕,但从公开课出发,孩子的“怯”是由于紧张,是对课堂的在意,是出于对课堂的敬畏,而一颗敬畏之心,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应始终秉持的。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公开课怯场这一现象的改变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只要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以一颗赤子之心不懈坚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信地表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