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东郊小镇小学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研修班寒假随笔(三十四)

发布时间:2018/2/23 20:58:56阅读数:938作者:史伟琴


最近在读《给教师的建议》中第六章“谈谈对后进生的转化”,感触颇深。“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学工作无非是教学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块,就好比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一个班级里面总会存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我和同事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后进生”身上了,我们为他们补课,陪着过关,但效果依然不佳,即使有效果也甚微。可以这样说,我们在工作中的大部分挫折感都来自于后进生转化的失败,我想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后进生的确如 “迟开的花朵”, 在工作中是我们“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是每一位教师都赞同的。这样一部分同学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几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几个星期时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套路和策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想想自已这种老套刻板的教学手段是否扼杀了这样一些“迟开的花朵”的潜能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在阅读世界里所遇到事物中感受到的惊奇和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恰当的方法可以唤醒孩子迟缓的思维细胞,可以拯救更多的后进生,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接受知识慢的孩子可以设计与课堂所教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和没有直接联系的一些书供孩子阅读,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苏霍姆林斯基真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我深信后进生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要对症准确下药。作为老师,在我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只要方法对头, “顽石”般的学生都能精诚所至,顽石可开,我更相信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陈美霞

2018.2.23

上一篇:研修班寒假随笔(二十)
下一篇:研修班寒假随笔(三十五)